优步(UBER.US)于2010年首次推出网约车服务Uber Black,随即快速拓展国际市场并成为全球共享出行龙头。同时,在最初的网约车服务以外,Uber连续推出了外卖、货运等板块,不断完善生态圈。本报告试图通过复盘公司的发展历程并梳理国际网约车和外卖行业的竞争格局,分析相关市场的异同及对中国同类企业的启示。
网约车属于公共交通的范畴,安全性、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在监管框架下有序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全球网约车行业发展共同的大逻辑。相比海外,高人口密度、低人力成本天然利好中国出行和外卖市场,而严格监管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也有望比海外公司更能理解监管的要义、更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监管环境。
Uber的核心是提供“Movement”的价值:横向上,Uber布局全球,业务快速铺开至全球71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网约车和外卖平台(除中国外),在全球范围内连接约1亿个活跃用户、500万个司机、60万个餐厅。纵向上,Uber拓展“移动”的价值,从出行业务出发逐渐拓展至外卖和货运业务,致力于在庞大而分散的运输市场建立用户与司机/餐厅的连接。
全球共享出行及外卖市场空间广阔:
(1)出行:2019年全球网约车市场规模为740亿美元,占全球出行市场的比例仅为2-3%。Uber坚持全球布局,在多个地区占据优势,在部分未进入或退出市场持有区域性出行龙头少数股权。
(2)外卖:全球外卖到家市场(除中国外)仍处于相对早期,迅速增长的同时竞争激烈,且市场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Uber Eats是唯一的全球化外卖运营平台,利用补贴策略和协同优势在美国市场位列第二,并迅速提升在欧洲市场的份额。
Uber的战术和壁垒:Uber的战术可以归结为(1)前期通过补贴快速切入市场,形成规模效应;(2)中期借助多业务在供需两端产生协同;(3)逐步识别能力边界,目前聚焦于出行和外卖板块,不断优化配置、精细化运营业务,并战略性降低成熟市场的补贴和退出部分新兴市场。Uber的壁垒主要在于其先发优势提高了后来者的补贴门槛,规模效应能提升订单匹配效率、更好的训练算法,不断强化平台用户与司机的体验,形成双边网络效应,而协同效应则使得收入和成本端相比单业务公司更有优势。
公司2020年营收111.39亿美元,同比减少14.3%;营业亏损-42.14亿美元,亏损幅度同比缩小。公司上市以来市值呈现较大波动,动态P/S在1.8-10.1倍区间,估值中枢5.4倍。近一年来受外卖业务快速增长、法律争议暂时落地、盈利预期好转等事件驱动呈提升趋势。
风险
疫情下出行业务恢复不及预期;出行与外卖的区域性竞争强于预期;当地政府加大对网约车业务的法律监管力度;若费用收缩不是精细化运营的结果,而是预先的战略,则可能为竞争对手全球化布局带来机会;全球统一的战术相比本地化运营的竞争对手缺乏适应度与灵活性。
正文
Uber:全球共享经济巨头
Uber成立于2009年,于2010年首次推出网约车服务Uber Black(豪华车),随即快速拓展国际市场。同时, Uber连续推出了外卖、货运等新业务板块,不断完善其共享生态圈。
Uber的核心是提供Movement的价值,致力于“从A到B点的移动”。为此,Uber建立了庞大的网络平台,将乘客与司机、食客与外卖员、托运人与承运商连接起来。除了平台业务,Uber基于对出行领域的理解,还开始布局公共交通网络、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出行业务;并在技术层面探索自动驾驶汽车等解决方案。
图表:Uber成立以来的发展阶段梳理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横向拓展:全球化布局
业务快速铺开至全球71个国家。Uber于2010年首次在美国推出网约车服务,2011年进入欧洲市场,2012年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市场,2013年进入拉丁美洲、印度、中国、东南亚、俄罗斯、中东和非洲等地区。按2020年地区营收占比来看,北美地区收入比例超过50%;其余区域中拉美地区占10%,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占21%,亚太地区占12%。
图表:Uber的营业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0年北美地区占Uber营收的57%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中金公司研究部